青汁:DIY製作挑選、功效解析與正確飲用全攻略
講到青汁,我猜你腦海裡立刻浮現一杯綠油油、味道可能有點「草味」的東西對吧?說真的,以前我也這樣想!身為一個看到美食眼睛就會發亮、三天兩頭跑夜市、熱愛鍋物燒烤的標準臺灣吃貨,要我每天喝青汁?拜託,一開始我內心完全是抗拒的!總覺得那是養生狂魔或不得已才喝的玩意兒。但你知道嗎?事情總有轉變的時候... 這一切,都是從我發現自己「吃太好」的證據開始講起。
目錄
那陣子工作爆忙,外食吃到怕,炸雞排、珍珠奶茶、滷肉飯輪番上陣,結果就是...嗯,鏡子裡的自己氣色有點黯淡,嗯嗯不太順暢,整個人感覺很「濁」。被朋友笑說「你最近很『菜』喔!」(臺語那種菜,不是青菜的菜!)才驚覺,哇靠,我的蔬菜攝取量根本慘不忍睹!但你要我每天乖乖啃一大盆沙拉?真的很難堅持耶。便利商店的蔬菜杯?貴桑桑又不夠多。就在這時,我那個養生達人阿姨,拎著一盒青汁粉出現在我家。
「試試看啦!這個沒你想像中恐怖啦!」她信誓旦旦。抱著半信半疑、「喝不死人」的心情,我開始了跟青汁的磨合期。老實說,第一次喝真的皺眉頭!那個味道... 該怎麼形容?就是濃縮的草味、青澀味直衝腦門!真的像在喝盆栽!內心OS:「夭壽喔!這是要整我嗎?」但阿姨說,可以加點變化。結果,一試成主顧?倒也沒有那麼誇張啦,但至少我找到跟它和平共處,甚至有點依賴它的方法了。而且,認真研究後發現,青汁真的不是什麼神水,但對於我這種「蔬菜攝取困難戶」,它確實是個方便的補充選項。今天就來跟各位吃貨朋友們,分享我一路走來的「青汁生存筆記」!
自己做青汁?沒你想像那麼複雜!
很多人以為青汁一定要買市售粉包,其實自己在家打新鮮的,也是一種選擇!新鮮打的青汁,那個「草味」更鮮明(嗯... 挑戰性更高),但維生素保留更好、纖維感更足,而且成分完全透明,你知道自己喝下肚的是什麼。
這點超棒!不用拘泥特定配方。常見的基底是:
- 大麥若葉 (Barley Grass): 最最最常見的青汁主角!味道相對溫和(以草味來說啦)、營養豐富,纖維也多。算是最入門安全的選擇。
- 小麥草 (Wheatgrass): 營養密度超高,但那個腥味... 嘖嘖,我個人覺得比大麥若葉更「有個性」,新手請小心嘗試!喝過一次,感覺像在啃剛割下來的草坪...
- 羽衣甘藍 (Kale): 近年超夯的「超級食物」,營養沒話說,但生打的話,味道非常濃烈且帶點苦澀,纖維也粗,有些人腸胃會抗議。
- 菠菜 (Spinach): 溫和派代表之一!草味淡很多,帶點蔬菜的清甜,鐵質豐富,但要注意草酸含量。
- 明日葉: 日本人很愛,據說有特別成分,但臺灣相對少見,味道也算獨特。
- 其他綠葉: 像小白菜、空心菜嫩葉、地瓜葉嫩芽也可以少量加入。但味道嘛... 就要看個人接受度了。
| 主要基底 (選1-2種) | 風味調和 (必加!) | 加分夥伴 (選加) | 液體 (必加) |
|---|---|---|---|
| 大麥若葉 1大把 | 蘋果 1/4顆 | 檸檬汁 5-10滴 | 冷開水 150-200ml |
| 或 小麥草 1小把 | 鳳梨 1小塊 | 薑片 1-2薄片 | 或 無糖豆漿 |
| 或 羽衣甘藍 2-3片 | 香蕉 1/4根 | 奇亞籽 1小匙 | 或 無糖杏仁奶 |
| 或 菠菜 1小把 | 蜂蜜 1/4~1/2小匙 | 亞麻仁粉 1小匙 | 椰子水 (少量) |
我的真心話時間: 自己打新鮮青汁,說實話,很麻煩! 要買新鮮的草(超市還不一定有)、要洗乾淨(葉子縫隙容易卡土)、要快速喝完不然氧化營養流失、味道挑戰性高、清洗果汁機也費工。所以我個人...多半還是買市售大麥若葉粉包居多啦!方便快速才是王道,尤其在趕時間的早晨。但偶爾週末有空,想來點「新鮮感」,還是會玩一下。重點是,水果一定要加! 蘋果、鳳梨是壓制草味的救星!香蕉則讓口感更滑順。加點檸檬汁能防止氧化變色(雖然味道會更酸澀一點)。強烈建議新手從 「大麥若葉 + 蘋果/鳳梨 + 香蕉」 這個安全牌開始嘗試!
市售青汁粉怎麼挑?看這裡!
市面上青汁產品百百款,價格也差很大。該怎麼選?我的經驗是:
- 看成份表首位: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含量最多的。如果第一位是「大麥若葉粉末」或「ケール(羽衣甘藍)粉末」這類的,通常比較純。如果第一位是糊精、纖維素、難懂的新增物,嗯... 你可能花錢買了一堆填充物。
- 看新增物: 有些品牌為了更好喝,會加糖(蔗糖、果糖、代糖)、香料、奶精粉等。如果你追求的是單純補充,盡量選新增物少的。想好喝一點?那就選有加天然果蔬粉的(如抹茶粉、桑葉粉、水果粉),但要注意含糖量。
- 產地與認證: 日本進口的品質通常有一定口碑,但價格也較高。留意是否有農藥殘留檢驗、有機認證等標章。國產也有不錯的品牌,記得看清楚來源。
- 溶解度: 這很重要!買回家發現泡不開、一堆顆粒卡喉嚨的超痛苦。網路上看評價,很多人會提到這點。
- 成分單純優先: 大麥若葉粉佔比高,新增物少。
- 味道能接受: 買小包裝或試喝包先試味道,合胃口最重要,不然買了也是浪費。
- 價格合理: 不用追求最貴,但過於便宜的也要小心品質。

青汁到底有什麼功效?別被誇大廣告騙了!
說到青汁的功效,網路上真的吹得天花亂墜:排毒、抗癌、減肥神藥、降三高... 拜託!冷靜點!青汁不是仙丹!它就是一種 「濃縮的綠葉蔬菜營養補充品」。它的主要價值,來自於它含有豐富的:
- 膳食纖維: 這點無庸置疑!特別是非水溶性纖維,能增加糞便體積,促進腸道蠕動。對於我這種蔬菜吃太少、嗯嗯不順暢的人來說,青汁裡的纖維就是及時雨!喝了之後(尤其是早上喝),通常當天或隔天會比較「有感」。但這不代表它能治療便秘喔!如果長期嚴重便秘,還是要看醫生找出原因。
- 維生素: 特別是維生素A(β-胡蘿蔔素)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K、葉酸(B9)等。這些是綠葉蔬菜本來就富含的維生素。青汁提供了一個方便的補充管道。
- 礦物質: 如鈣、鐵、鎂、鉀等。不過,植物性礦物質的吸收率,通常不如動物性來源。而且含量會因原料和製作方式差異很大。
- 葉綠素: 就是讓它綠油油的東西。有些研究探討葉綠素的抗氧化、或幫助代謝的潛在好處,但目前證據等級還不足以宣稱特定療效。
- 各種植物營養素 (Phytonutrients): 像黃酮類化合物等,它們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的潛力。
- ✔️ 補充膳食纖維,促進腸道蠕動: 對「蔬菜吃太少」的人最有感!這點我最有資格說,真的有用!但不是瀉藥那種效果。
- ✔️ 補充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: 作為日常飲食中蔬菜攝取不足時的輔助,填補一些營養缺口。讓你不至於「缺」得太離譜。
- ✔️ 豐富的抗氧化物質: 幫助身體對抗氧化壓力,概念上對健康有益,但很難量化說「治好了什麼」。
- 🤔 其他「傳說中」的功效? 像減肥、降血壓、降血糖、抗癌... 這些功效目前並沒有強力的科學證據支援青汁可以「單獨達成」。健康的關鍵還是整體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良好作息。把青汁當作減肥聖品,以為狂喝就能瘦?那真的想太多!它熱量很低沒錯,但沒有燃脂魔法!
老實說: 我喝青汁最主要的目的,就是 「補足我日常飲食中缺乏的那份蔬菜營養和纖維」。尤其當工作忙、外食多、好幾天沒認真吃菜的時候,早上快速泡一杯青汁下肚,心裡會覺得稍微平衡一點點罪惡感:「好啦,我今天至少有補充到一些綠色力量了!」它是一種輔助,不是取代新鮮蔬菜,更不是治百病的藥!看到那些過度宣傳的廣告,我都會翻白眼... 太扯了!
拆解青汁的營養價值:數字會說話?
想知道你喝的青汁到底有多少營養?最直接就是看包裝上的「營養標示」!不過,標示通常是「每份」的含量,我們要學會換算成「每天所需比例」來看才更有概念。
假設一款常見的大麥若葉青汁粉包(約3公克),營養標示可能長這樣:
| 營養成分 | 每份含量 (約3g) | 佔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(%)* | 意義解讀 |
|---|---|---|---|
| 熱量 | 約 10 Kcal | 幾乎沒熱量 | |
| 蛋白質 | 約 0.8g | 1.6% | 微量 |
| 脂肪 | 約 0.2g | 微量 | |
| 碳水化合物 | 約 1.5g | 微量 | |
| 膳食纖維 | 約 1.2g | 4.8% | 不錯的纖維來源!一小包抵1/4碗地瓜葉纖維量 |
| 維生素A (β-胡蘿蔔素) | 約 700 μg RE | 100% | 非常好!一天一包基本補足維生素A需求 (但吸收率因人而異) |
| 維生素C | 約 10mg | 10% | 有一些補充,但不如一顆芭樂 |
| 維生素K | 約 30μg | 25% | 不錯的補充 |
| 葉酸 | 約 50μg | 12.5% | 有些幫助 |
| 鈣 | 約 30mg | 3% | 很少 |
| 鐵 | 約 0.5mg | 4% | 很少 (植物性鐵吸收率也較低) |
*註: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(%) 通常以成人每日需求2000大卡熱量為基準計算。實際需求因人而異。
- 膳食纖維是亮點: 小小一包能提供約1.2g纖維,佔每日需求的快5%。如果你一天喝兩包,就快10%了。對於纖維攝取不足的人,很有幫助。但要達到每日建議的25-35g纖維,光靠青汁遠遠不夠,還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!
- 維生素A (β-胡蘿蔔素) 大加分: 很多青汁因為使用大麥若葉或羽衣甘藍,β-胡蘿蔔素含量非常高,一包就能滿足甚至超過每日需求(身體會按需轉化成維生素A)。這對眼睛、面板黏膜健康很重要。
- 其他維生素有補到,但不算多: 維生素C、K、葉酸等都有貢獻,但含量通常不足以單靠青汁就滿足全部需求。把它當作「額外加分」比較實際。
- 礦物質含量普遍不高: 鈣、鐵含量都偏低,不要期待靠青汁補鈣補鐵。牛奶、豆製品、小魚乾、紅肉、深綠色蔬菜(要吃很多!)才是主要來源。
- 熱量極低: 這點對於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優點。
我的結論:青汁的核心營養價值在於「豐富的膳食纖維」和「高濃度的維生素A (β-胡蘿蔔素)及其他植化素」,對於填補現代人飲食中的「綠色缺口」非常有效率。它不是營養萬靈丹,但在「特定營養素的密集補充」上很有效。
喝青汁也有禁忌?這些人請小心踩雷!
別以為青汁溫和就人人可喝!它畢竟是濃縮的植物性食品,而且富含纖維和特定營養素,有些族群真的需要特別注意,甚至避免:
- ❌ 腎臟功能不佳者: 很多綠色蔬菜(如菠菜、羽衣甘藍)鉀離子含量高。雖然青汁粉在製作過程中鉀含量可能降低,但還是要特別謹慎。鉀離子代謝主要靠腎臟,腎功能不好的人攝取過多鉀,可能會造成高血鉀症,非常危險!務必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!
- ❌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 (如Warfarin可邁丁) 的人: 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K,維生素K是幫助血液凝結的重要因子。抗凝血藥物的作用機制就是對抗維生素K。如果突然大量攝取維生素K(例如開始每天喝好幾杯羽衣甘藍青汁),可能會干擾藥物效果,影響凝血功能,有出血或血栓風險!必須告知醫生你正在飲用青汁,並嚴格監測凝血指數 (INR)。 選擇大麥若葉為主、維生素K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,並「維持穩定攝取量」是關鍵。
- ❌ 草酸鈣結石體質者: 菠菜、甜菜葉等蔬菜草酸含量較高。雖然製作成青汁粉後草酸含量會改變,但若你屬於容易形成草酸鈣結石的體質,大量飲用某些草酸含量高的青汁(特別是羽衣甘藍為主的)可能增加風險。多喝水、均衡飲食仍是預防結石的根本。
- ⚠️ 腸胃敏感、易脹氣腹瀉者: 青汁富含纖維,對平時纖維吃很少的人來說,突然大量補充,腸胃道可能會不適應,出現脹氣、腹痛、甚至腹瀉。解決方法:從少量開始(例如半包),泡稀一點,給腸胃適應期(一兩週),同時一定要喝足夠的水! 等適應後再慢慢增加到正常量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灌濃濃的一大杯!
- ⚠️ 孕婦、哺乳婦女: 雖然青汁成分天然,但為了安全起見,最好在食用前諮詢妳的婦產科醫師意見。畢竟懷孕期間身體變化大,小心為上。
- ⚠️ 對某些植物過敏者: 如果你對大麥、小麥草、菊科植物等有過敏史,當然要避免選用含有該成分的青汁產品。購買前看清楚成分標示。

這樣喝就沒錯!青汁的正確開啟方式
好不容易買了青汁,當然要喝得有效又舒服!根據我自己的摸索和一些營養師朋友的建議,分享以下關鍵點:
-
黃金時間:空腹?飯前?飯後?
- 空腹喝(早上起床): 這是我最推薦也最常採用的方式!經過一夜睡眠,腸胃空空,這時喝青汁,裡面的膳食纖維能比較快開始作用,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「啟動」一天的消化。而且吸收某些營養素(如維生素)的幹擾也較少。記得先喝點溫開水滋潤腸胃再喝青汁。
- 飯前30分鐘喝: 目的是利用纖維的膨脹感,增加一點飽足感,避免正餐吃太多。對於想控制食量的人有點幫助。
- 隨餐或飯後喝: 適合腸胃比較敏感的人,有食物墊著比較不容易刺激腸胃。同時,青汁中的脂溶性維生素(如維生素A、K),在有油脂存在的情況下吸收率會更好。
- 我的做法: 早上刷牙後,先喝一杯溫開水,然後沖泡一杯青汁(通常就是冷水或室溫水沖),有時加點檸檬汁或奇亞籽,在吃早餐前把它喝完。感覺就像幫腸胃做個溫和的晨間體操!
-
水溫是關鍵!別再用滾水了!
- 拒絕滾燙熱水! 這點超重要!維生素C、部分酵素和植化素是怕熱的。用滾水沖泡,會破壞掉很多珍貴的營養素,等於喝心酸的!
- 最佳水溫:冷水、常溫水或溫水(不超過40°C)。 冷水或常溫水沖泡最能保留營養。冬天或腸胃怕冷的人,可以用手指測試不燙手的溫水(約體溫左右)沖泡。
- 冷水沖不開? 選購時就要挑溶解度好的產品!或者先用極少量溫水(真的就一點點)把粉調開成糊狀,再加入足夠的冷水或常溫水稀釋。攪拌棒是你的好朋友,用力攪!
-
濃度與水量:
- 不要泡得太濃!濃濃一杯草味真的很勸退,也容易刺激腸胃。一包粉(約3g)搭配 150-200ml 的水或液體是比較適中的濃度,比較好入口。
- 腸胃敏感者,一開始可以用更多水稀釋(例如250-300ml),喝起來像淡淡的青草茶,等適應後再調整濃度和份量。

-
美味變身術!讓青汁變好喝:
- 加水果: 這是王道!新鮮蘋果塊、鳳梨塊、香蕉半根,跟青汁粉、水一起打成果昔,超級好喝!完全蓋掉草味。香蕉是天然甜味劑兼增稠劑,效果一流!
- 加無糖豆漿/杏仁奶/燕麥奶: 變成「抹茶風」飲品?豆漿是個好選擇,植物蛋白加上纖維,營養加分,口感也變溫潤。
- 加無糖優格或優酪乳: 做成青汁優格杯,搭配一點水果丁和穀物脆片,就是營養滿點的點心或輕早餐。
- 加一點點蜂蜜或楓糖漿: 真的只能一點點!用來中和過於青澀的味道是可以的,但別養成依賴甜味的習慣。
- 加檸檬汁: 酸性可以壓制一些草腥味,也能幫助保留顏色(抗氧化)。
- 加薑汁或薑黃粉: 喜歡辛香料的人可以試試,別有風味,也有額外好處。
- 加入湯品或麵糊: 腦洞大開!做濃湯時最後加一點點青汁粉增色增營養(但別加太多變詭異顏色),或是在做煎餅、饅頭麵糊時加入一點。不過這樣營養會因加熱損失一些。
-
喝多少才夠?
- 一天1-2包(約3-6g粉)通常是安全且足夠的補充量。 重點是「持續」和「當成飲食補充」,而不是「一次灌很多」。喝更多並不會有倍增的效果,反而可能增加腸胃負擔或特定營養素過量風險(如維生素K之於服藥者、鉀之於腎功能差者)。
- 把它想成是「你每日蔬菜攝取的其中一份」。如果你今天一整天都沒機會吃到深綠色蔬菜,喝1-2杯青汁是OK的補救。但如果你今天已經吃了滿滿一大盤地瓜葉或菠菜沙拉,那青汁就可以省略了。它不該是主力,而是救火隊或加分項!
最重要的關鍵:喝青汁的同時,一定要喝「足夠的水」! 纖維需要水分才能在腸道中膨脹、發揮作用。水喝不夠,補充再多纖維反而可能造成便秘更嚴重!我自己的習慣是,喝完青汁後,會再喝一大杯300ml左右的溫水。
Q&A 快速解惑
- 選擇成分單純、以大麥若葉為主、無額外新增糖的產品。
- 從極少量開始(如1/4包甚至更少),泡得很稀很稀。
- 觀察有無脹氣、腹瀉等不適。
- 最重要是優先鼓勵孩子從天然蔬菜水果中獲取營養! 養成吃菜的習慣才是根本。青汁只能當作偶爾的輔助,絕非取代蔬菜。給小孩喝前,詢問一下小兒科醫生更安心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