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酒煮雞:私房食譜秘訣大公開,教你挑土雞與黃酒慢火燉出暖胃美味
天涼了,總覺得身體需要點暖暖的撫慰。說真的,那些時髦的異國料理雖好,但骨子裡,我還是惦記著那股濃濃臺灣味的熱湯熱菜。記得前年冬天特別冷,手腳總是冰冰的,媽媽從南部上來看我,二話不說就鑽進我那小小的廚房,說要煮一鍋 「黃酒煮雞」 給我「補一下腰子」(臺語補身體的意思)。那香氣,從廚房一直飄到客廳,整間屋子暖烘烘的,還沒吃,心就先暖了一半。就是那一次,讓我徹底愛上這道看起來樸實,滋味卻深厚無比的暖心料理。今天,就來跟大家分享我這幾年摸索下來的 黃酒煮雞 心得,從挑食材到慢火細燉,不藏私!
目錄
我的私房黃酒煮雞食譜:簡單純粹的好滋味
我試過不少 黃酒煮雞 的食譜,有的複雜到要十幾種藥材,有的簡單到只有雞、酒、薑。說實在的,煮久了就會發現,最基礎的做法往往最考驗真功夫,也最能凸顯食材的原味。我最常做的這個版本,就是從媽媽的做法改良而來,強調雞肉鮮嫩、湯汁醇厚但不膩口,薑的辛香和酒的溫潤要達到完美平衡。重點是,失敗率超低,廚房新手也能輕鬆駕馭!
基礎版食譜(2-3人份)
- 主角: 土雞腿切塊 1隻(約600克) // 帶骨就是香!
- 靈魂: 臺灣黃酒(公賣局紅標料理米酒或陳年紹興酒)300-400 ml // 不用省,香氣是關鍵!
- 辛香擔當: 老薑 1大塊(約80-100克),洗淨拍鬆或切厚片 // 薑要夠老夠辣才好
- 畫龍點睛: 枸杞 1湯匙(約10克),洗淨瀝乾 // 最後才放,顏色漂亮
- 調味夥伴: 鹽 適量(約1/2 – 1茶匙,視個人口味調整)// 真的只需要鹽!
變化升級版(任選搭配)
- 香菇派: 乾香菇(中小朵)5-6朵,泡軟去蒂 // 香氣更濃鬱,湯汁更鮮。
- 紅棗黨: 去籽紅棗 6-8顆 // 增加自然甜味,適合怕薑辣的朋友。
- 麻油愛好者: 純黑麻油 1-2湯匙 // 爆薑時加入,香氣更霸道,冬天更補暖(但湯色會變深)。
✔ 我的偷吃步: 喜歡湯頭濃鬱點的,酒量可以加到半瓶(約300ml)不用怕,煮過酒精揮發,剩下的是甘醇!薑一定要拍鬆,香氣才容易釋放。枸杞最後5分鐘再下,太早煮會爛掉變酸。

挑好料是成功的一半!食材關鍵大解析
相信我,做 黃酒煮雞,食材的選擇幾乎決定了8成的成敗。貪便宜買不對的東西,煮出來就是不對味,甚至會有怪味!這幾年繳了不少學費,分享一下我的挑選心得:
📌 雞肉:首選還是「土雞」!
- 為何重要? 肉質紮實有彈性,久煮不柴,雞味濃鬱,才能撐起整鍋湯的骨幹。那種軟趴趴的肉雞,一煮就散,吃起來粉粉的,湯也濁濁的,真的不行!
- 我的選擇:
- ✅ 首選: 放山土雞腿或半雞切塊。雞腿肉多帶皮,啃起來過癮;半雞則有不同部位口感。
- ✅ 次選: 品質好的仿土雞腿。價格親民些,肉質也還算OK。
- ❌ 避免: 大型飼養的白肉雞(肉雞)、冷凍過久的雞肉(容易有腥味)。
- 處理關鍵: 買回來一定要徹底洗淨,尤其檢查雞皮上有無殘留細毛或雜質。我會特別把一些多餘的油脂(像屁股附近的黃色脂肪塊)稍微修剪掉,這樣湯比較清爽不油膩。
📌 黃酒:香氣的靈魂!絕不能馬虎
- 為何重要? 黃酒煮雞 的靈魂啊!酒的好壞直接影響湯的香氣、甜度和醇厚度。好的黃酒溫潤帶甘,劣質酒可能只有嗆味或酸味。
- 臺灣常用選擇比較:
酒類 | 特性 | 適合物件 | 我的偏好 | 注意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紅標料理米酒 (臺灣菸酒公賣局) |
米香明顯,甜度中等,酒精感稍明顯(煮後揮發),CP值最高。 | 日常煮食、想嘗濃鬱米香者、預算有限者。 |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// 最常用!米香很臺很對味! | 務必選「純米釀造」料理米酒,避開「料理"酒"」(含食用酒精)。 |
陳年紹興酒 (公賣局或進口品牌) |
醇厚甘甜,香氣馥郁複雜,酒精感較圓潤,湯汁色澤較深。 | 追求更深厚風味者、宴客想提升檔次時。 |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// 偶爾犒賞自己用,香氣層次不同! | 價格較高,選3年以上的品質較穩定。 |
其他糯米酒/老酒 (地方特色酒) |
風味獨特,可能有特殊香氣(如龍眼花、桂花等),甜度不一。 | 喜歡嘗試特殊風味者、在地特色愛好者。 | ⭐️⭐️⭐️ // 試過南投的糯米酒,很有趣! | 品質差異大,購買前最好能試聞或瞭解評價。 |
- 血淚經驗: 曾經貪便宜買過雜牌料理酒,結果煮出來的 黃酒煮雞 有股化學酒精味,整鍋倒掉,心痛啊!從此堅持只用信得過的品牌(尤其公賣局的穩定度很高)。
📌 老薑:驅寒暖胃的大功臣
- 為何重要? 提供辛香,中和酒的膩感,更是驅寒暖胃的要角。薑的品質差,辛辣度和香氣就差很多。
- 我的選擇:
- ✅ 首選: 表皮粗糙、顏色土黃或淡褐色、拿起來沉甸甸、纖維較粗的老薑(俗稱「薑母」)。越老越辣越好!
- ❌ 避免: 表皮光滑、顏色淺黃偏白的嫩薑(水分多、辣度不足,適合醃漬或當配角)。
- 處理關鍵: 洗刷乾淨外皮。務必拍鬆或切厚片(厚度約0.3-0.5公分),這樣薑汁和香氣才容易煮出來。切片太薄容易煮爛,風味反而散失得快。
📌 其他配角:點綴提鮮
- 枸杞: 選顆粒飽滿、顏色呈天然暗橘紅色(非鮮豔大紅)、略帶光澤的。煮前稍微沖洗即可,最後5分鐘下鍋,保持形狀和營養,煮太久會破掉變酸。
- 鹽: 單純的海鹽或巖鹽就好,不用複雜的調味料。鹽巴一定要最後階段才加,太早加會讓雞肉緊縮變柴。試湯頭時記得,酒湯煮過會濃縮,一開始別下手太重。

手把手教學:燉出完美黃酒煮雞的秘訣
好啦,食材都準備妥當,重頭戲來了!煮 黃酒煮雞 真的不難,但幾個小細節沒注意,整鍋風味就差很多。跟著我的步驟,保證你煮出讓人吮指回味的好湯:
前置作業:雞肉去腥關鍵
這步驟超重要!沒做好,後面酒加再多也壓不住那股腥味。
- 冷水下鍋汆燙: 雞塊放入冷水鍋中,水量淹過雞肉即可。開中火慢慢加熱。千萬別熱水下鍋,那會讓表面的蛋白質瞬間凝固,鎖住裡面的血水雜質!
- 耐心等「滾」: 隨著水溫上升,你會看到水面上浮出越來越多的灰色浮沫(血水和雜質)。這過程大概需要5-8分鐘,看雞肉量和火力。
- 仔細撈除浮沫: 水滾(大滾)後,立刻轉小火,用湯勺非常仔細、耐心地把浮沫徹底撈乾淨。撈到湯面幾乎沒有浮沫為止(湯會看起來比較清澈)。這動作是去除腥味的關鍵!別偷懶!
✔ 我的重點提醒: 撈浮沫時火一定要小,保持微滾就好,大火滾會把浮沫打散,更難撈乾淨。很多人省略這步或隨便撈撈,結果煮出來的 黃酒煮雞 湯頭混濁帶腥,可惜了那些好酒!撈乾淨後,把雞肉塊撈出,稍微用溫水沖洗掉表面的殘渣,瀝乾備用。千萬別沖冷水,熱雞肉遇冷收縮,口感會變差。鍋裡的汆燙水倒掉不要。
爆香薑片:香氣噴發的起點
這步驟決定了湯頭的香氣基底。
- 取一個厚底的湯鍋(砂鍋、鑄鐵鍋、厚的不鏽鋼鍋都好,保溫性佳),開中小火燒熱。
- 鍋熱後,放入處理好的老薑片(拍鬆的或厚片)。乾鍋煸薑!是的,不用放油!中小火慢慢乾煸,用筷子或鍋鏟翻動。
- 煸到薑片邊緣有點捲曲、表面看起來略乾,而且聞到濃濃的薑辛香味飄出來(大概需要3-5分鐘)。這時候薑的香氣物質被充分激發出來了。
✔ 變化版:麻油香氣愛好者看這邊! 如果你喜歡麻油香,就在薑煸到香氣出來後,沿鍋邊淋入1-2湯匙純黑麻油(純度高的才香),繼續用小火把薑片在麻油裡煸炒一下,讓麻油香也融入薑片中。注意!麻油絕對不能大火炒,會變苦!聞到麻油香混合著薑香就可以進行下一步。
燉煮精華:酒香與雞鮮的交融
最療癒的時刻來了!整個廚房會被迷人的酒香和肉香包圍!
- 將汆燙洗淨瀝乾的雞肉塊放入鍋中,和薑片(或麻油薑)一起拌炒一下,讓雞肉表面也沾上香氣,炒個1-2分鐘就好。
- 關鍵步驟!把準備好的黃酒,全部倒入鍋中!是的,不用加水!(最多最多,如果你真的很怕酒味,或酒量用到400ml以上,可以加50-100ml的水,但強烈建議先試試純酒的版本,風味真的不同!)酒的量應該要差不多淹過雞肉,至少也要淹到雞肉的一大半。
- 開中大火,把酒煮滾。這時你會聞到濃烈的酒精揮發的味道,屬正常現象。
- 酒滾後,立刻轉最小的火(火苗保持鍋底中心一點點就好,湯面只有非常微弱的冒泡狀態)。蓋上鍋蓋。
耐心守候:慢火出醇湯
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刻了!黃酒煮雞 的精髓在於「煨」,讓酒精慢慢揮發,留下甘醇,讓雞肉的鮮甜慢慢釋放到酒湯中。
- 保持極小火(湯面僅微微波動),蓋上鍋蓋燉煮。
- 時間: 至少需要 60分鐘。我個人偏好煮到 75-90分鐘。時間真的不能省!時間不夠,雞肉的纖維還沒完全軟化釋放鮮味,酒湯的融合度也不夠,喝起來會有「分離感」。時間夠了,湯汁會變得稍微濃稠一點(膠質釋出),呈現美麗的琥珀色或深黃色(視酒種而定),香氣醇和不刺鼻。
- 過程注意: 每隔20-30分鐘可以開蓋檢查一下,輕輕翻動一下鍋底的雞肉,避免黏鍋(但機率很低因為有酒)。確認湯汁沒有燒乾(純酒煮不太會乾,但還是留意一下)。如果湯真的變太少,可以補少量的黃酒或溫水(但盡量避免)。
我的失敗經驗談: 有一次趕時間,只煮了40分鐘就關火,結果雞肉嚼起來還是有點韌,湯喝起來酒是酒、雞是雞,味道沒融合,還有點嗆喉嚨。從此學乖,小火慢煨是王道!時間就是美味的朋友。
最後調味與點綴:畫龍點睛
- 燉煮時間快到前5分鐘,開啟鍋蓋,加入洗淨瀝乾的枸杞。
- 這時可以進行最後的調味:加入適量的鹽。我習慣先加半茶匙,嚐嚐看湯的味道(小心燙!)。因為湯汁濃縮了,鹹味會比剛加鹽時明顯。黃酒煮雞 的湯應該是甘醇中帶點鹹鮮,鹽不要加過頭蓋過酒和雞的風味。不夠鹹再慢慢加。
- 輕輕攪拌均勻,蓋回鍋蓋,再煮5分鐘,讓枸杞釋放甜味,鹽巴融化。
- 關火! 讓整鍋湯在鍋子裡靜置10-15分鐘再食用。這點超重要!靜置能讓味道更融合,雞肉也會更入味軟嫩。

盛裝與品嚐:冬日裡的幸福儀式
煮好一鍋完美的 黃酒煮雞,熱氣蒸騰,滿室生香,真的是超級有成就感的一件事!盛裝時,我喜歡用厚實的碗公,先撈幾塊飽吸湯汁的雞腿肉,鋪上幾片煸得軟香的薑片,點綴著紅艷艷的枸杞,最後淋上那琥珀色、閃著油亮光澤的醇厚湯汁。稍微吹涼,先喝一口湯試試。哇!那溫潤的酒香立刻包裹住舌頭,接著是薑的微辛暖意,雞湯的鮮甜隨後跟上,最後喉頭回甘,一股暖流從胃裡慢慢擴散開來,手腳都跟著暖起來。夾起一塊雞肉,筷子輕輕一撥就骨肉分離,入口軟嫩不柴,帶著濃鬱的酒香和薑香,啃著骨頭邊的肉和筋,特別過癮!
我發現 黃酒煮雞 有個很妙的特點,就是隔餐更好吃!有時候晚餐煮好,吃不完放冰箱,隔天拿出來加熱(不用再滾,小火溫熱就好),湯汁會變得更濃鬱甘醇,味道更融合,酒氣也更溫和。冷冷的天,下班回家不用半小時就能熱好上桌,配碗白飯或拌個麵線,簡單卻無比滿足。這道菜在我家,已經成為寒流來襲時的必備儀式了。你說,這樣一鍋充滿溫度和心意的 黃酒煮雞,怎能讓人不愛呢?
Q&A:關於黃酒煮雞的常見疑問
Q1:黃酒煮雞的湯汁可以喝嗎?會不會醉? 當然可以喝!而且精華都在湯裡!燉煮超過1個小時後,大部分的酒精都已經揮發掉了(雖然不會100%揮發),留下的主要是酒的甘醇風味和營養成分(如胺基酸等)。湯汁溫潤滋補,是整鍋的精華所在。正常食用份量,不用擔心會喝醉(除非你對酒精極度敏感)。
Q2:煮的時候一定要用全酒嗎?能不能加水稀釋? 傳統做法強調「全酒」,認為這樣才能充分引出酒的溫補功效和濃鬱香氣。我個人也偏好全酒版本,風味最醇厚。如果你真的很怕酒味,或者是第一次嘗試,可以嘗試「酒水比例 3:1 或 2:1」(例如300ml酒+100ml水)。但我還是強烈建議先試試純酒(或只加極少量水)的版本,你會發現煮過後的味道跟你直接聞酒瓶時完全不同,是溫和甘醇的,大多數人都能接受。
Q3:孕婦或哺乳媽媽可以吃黃酒煮雞嗎? 這個問題比較謹慎。雖然長時間燉煮揮發了大部分酒精,但仍無法保證100%無殘留。為了安全起見,一般建議孕婦和哺乳媽媽避免食用含酒精的料理,包括黃酒煮雞。可以選擇不加酒的純雞湯或其他滋補湯品。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