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桂竹筍:挑筍秘訣、產地特色、處理技巧與兩款家常食譜實戰
說真的,我對筍子有種莫名的偏愛,尤其是每年四、五月,市場開始出現帶著褐色筍殼、尖尖細細的身影時——那就是桂竹筍上市的季節了!那股獨有的清香和爽脆口感,真的是其他蔬菜難以取代的。記得有次去臺南朋友家,他阿嬤清晨剛從後山採下來的桂竹筍,簡單用豬油、醬油和一點點辣椒爆炒,那鮮甜!那爽脆!從此我就對炒桂竹筍念念不忘,也開始自己摸索怎樣才能炒出那份山野好味。今天就來分享我這些年「灶咖」奮鬥(還有幾次失敗)累積下來的經驗談,讓你也能輕鬆端出令人驚豔的炒桂竹筍!
目錄
挑筍是關鍵!我的火眼金睛秘訣
想要炒桂竹筍好吃,第一步絕對是「選對筍」!踩過幾次雷(買到老到刮嘴巴的木頭筍…),我現在挑桂竹筍可有心得了:
- 看長相: 首選那些身材修長、筍尖緊緊包覆、筍殼呈現漂亮褐色的。筍尖如果已經發綠甚至開花?拜託快放下!那已經老到當竹子了(慘痛教訓)。筍殼顏色太淺或太黑?可能不夠新鮮或是採收時機不對。
- 重量感: 拿在手裡要有點沉甸甸的感覺,這代表水分充足,筍肉飽滿。輕飄飄的?大概內部空心或脫水了。
- 底部切口: 看看筍子底部切斷的地方,顏色要白白的很新鮮的樣子,如果切口乾乾癟癟、變黃變褐,放太久了啦!
- 掐掐看: 偷偷用指甲掐一下筍子的底部(不要太用力被老闆發現!),如果很容易掐進去,留下水水的指甲痕,嗯,這筍很嫩!如果硬梆梆掐不動… 謝謝再聯絡。
臺灣主要桂竹筍產地特色一覽表
| 產地區域 | 採收時節 | 風味特色 | 常見市售形式 | 購買小提醒 | 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北部 (新竹、苗栗、桃園山區) | 四月下旬至五月 | 清香明顯,口感細緻爽脆 | 帶殼生筍、水煮殺青筍 | 新鮮帶殼筍首選!水煮筍留意泡水時間勿過長 | 
| 中部 (南投、臺中和平) | 四月中旬至五月 | 筍肉厚實,甜度高 | 帶殼生筍、水煮殺青筍 | 市場或小農市集常有當日現採 | 
| 南部 (嘉義、臺南、高雄山區) | 三月下旬至五月 | 上市稍早,風味濃鬱 | 帶殼生筍為主 | 搶早品嘗首選 | 
| 東部 (花蓮、臺東) | 四月至五月 | 純淨無汙染,清甜感突出 | 帶殼生筍 | 產量較少,遇見別錯過 | 
| 全臺便利選擇 | 全年 | 較穩定,鮮度與風味略遜當季帶殼生筍 | 真空包裝水煮筍 | 注意包裝日期,開封後儘速使用 | 

處理桂竹筍 – 去苦澀、保鮮脆的必做功課
買到漂亮的新鮮帶殼桂竹筍,別急著下鍋炒!處理不當,那股惱人的苦澀味會毀了一切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…)。我的標準作業流程是這樣:
- 脫殼大作戰: 先在筍子身上縱劃一刀,深一點到能看到筍肉,然後順著刀口把堅硬的褐色筍殼一片片剝下來。靠近筍尖比較嫩的地方,殼比較薄軟,可以保留一點嫩殼增加口感(有些人喜歡,看個人)。筍尖最嫩!
- 狠心修整: 把底部老硬、纖維粗糙的部分切掉一大截。切面如果有暗紅或深褐色的點點(俗稱「出青」),也要削掉,這些地方特別容易苦。
- 徹底泡澡(關鍵!): 把處理好的筍子切成你想要的塊狀或滾刀塊(我喜歡切滾刀塊,比較好入口也容易吸附湯汁)。然後,準備一大鍋冷水,直接把筍塊放進去!重點是冷水下鍋!水量要足夠蓋過筍子。
- 漫長的煮浴: 開火,蓋上鍋蓋(留點縫),讓它煮滾。滾了之後轉中小火,耐心地煮個 30-40分鐘。時間是關鍵,別偷懶!煮的過程中,你會聞到那股特有的「筍味」(有人說像屁味… 但這是正常的!)。別被嚇到,這就是在去除苦澀物質。
- 冷靜降溫: 時間到了,關火。讓筍塊就這樣泡在煮筍的水裡,自然冷卻到完全涼透! 這個浸泡冷卻的過程超級重要,它能讓殘留的澀味繼續釋出,同時讓筍子吸飽水分,口感更飽滿脆嫩。我通常是晚上煮好,泡到隔天早上再用,效果最好。如果急著用,至少也要泡個2-3小時讓它涼透。
- 最後沖洗: 涼透後的筍塊撈起來,用清水稍微沖洗一下,瀝乾水分,就可以拿去料理啦!一次處理多一點,分裝冷凍儲存也很方便,隨時想吃炒桂竹筍都沒問題。

⚠️ 重要筆記: 我看過有人說用洗米水煮筍比較不苦,試過幾次,老實說… 我覺得跟用清水煮泡的效果差不多耶?重點還是冷水下鍋、煮夠時間、泡到涼透這三點!洗米水?省起來煮飯吧。
料理實戰!兩款我家餐桌常勝軍
處理好的桂竹筍,終於要迎接最令人期待的時刻——下鍋快炒!分享兩款我最常做、也最受家人歡迎的炒桂竹筍食譜,一款快手下飯,一款濃鬱古早味。
食譜一:家常快炒桂竹筍 (鹹香好下飯)
這是我平日下班回家,想快速搞定晚餐的救星。鹹香夠味,配白飯、稀飯都絕配。
食材:
- 處理好的桂竹筍塊 約 400公克 (這是主角!)
- 豬五花肉絲 約 150公克 (帶點肥油炒起來香)
- 蒜頭 3-4瓣,拍扁切末 (爆香靈魂)
- 辣椒 1根,切斜片 (怕辣去籽,愛辣多加)
- 青蔥 1-2根,切段 (蔥白蔥綠分開)
- 醬油 1.5大匙 (提鹹香)
- 醬油膏 1大匙 (增加甜味和濃稠感)
- 米酒 1大匙 (去腥增香)
- 白胡椒粉 少許 (畫龍點睛)
- 糖 1小撮 (平衡鹹味,真的只需一點點)
- 食用油 (豬油或一般炒菜油) 適量
- 香油 少許 (起鍋前嗆香)
- (可選) 乾香菇 2-3朵泡軟切絲 (增加香氣層次,我很愛加!)
- (可選) 豆豉 1小匙 (喜歡重口味可以加)
做法:
- 熱鍋潤油: 炒鍋燒熱,倒入適量的油(如果用豬油更香!)。油稍微熱了之後,放入豬五花肉絲,用中火煸炒。
- 煸出油脂香氣: 耐心地把肉絲炒到變白,邊緣有點焦黃,油脂被逼出來。這時香氣就開始飄散了!
- 爆香辛香料: 把肉絲撥到鍋邊(或先盛起也行),鍋中餘油如果不足可以補一點。放入蒜末、辣椒片、蔥白段(還有可選的香菇絲、豆豉),轉中小火爆香,炒出濃鬱香氣。小心別把蒜末炒焦了。
- 主角登場: 倒入瀝乾水分的桂竹筍塊,轉中大火,快速翻炒!讓筍塊均勻裹上鍋中的香氣和油脂。
- 調味嗆鍋: 沿著鍋邊淋入米酒(會有「滋~」一聲,香氣瞬間爆發),快速翻炒。接著加入醬油、醬油膏、那一小撮糖和白胡椒粉(還有可選的豆豉醬汁)。
- 翻炒入味: 持續用中大火翻炒,讓每一塊桂竹筍都均勻地上色、吸收醬香味。試試看鹹淡是否合你口味(如果覺得不夠鹹,可以加一點點鹽調整)。
- 加入蔥綠: 起鍋前,放入蔥綠段,快速翻炒幾下,讓蔥綠保持翠綠。
- 香氣提點: 最後淋上少許香油(或者再補一點點烏醋,風味更複雜!),拌炒均勻。
- 完成盛盤: 馬上關火,香噴噴的家常快炒炒桂竹筍就完成啦!趁熱吃,筍子脆,醬香濃,超級下飯!

食譜二:古早味桂竹筍燜燒五花肉 (濃鬱軟香)
這是我週末有空,或想回味阿嬤味道時會做的費工版。五花肉和桂竹筍一起燉煮,筍子吸飽肉汁精華,軟香入味,五花肉入口即化,非常邪惡!
食材:
- 處理好的桂竹筍塊 約 500公克 (千萬別再省略處理步驟!)
- 帶皮豬五花肉 約 400公克,切約 2-3公分塊狀 (肥瘦相間才好吃)
- 蒜頭 5-6瓣,拍扁
- 老薑 一小塊 (約拇指大),拍扁
- 青蔥 2根,切段 (蔥白蔥綠分開)
- 八角 1-2顆 (靈魂香料)
- 醬油 4大匙 (鹹香基底)
- 醬油膏 2大匙 (增加稠度甜味)
- 米酒 3大匙 (去腥增香)
- 冰糖 1大匙 (炒糖色用,增加光澤)
- 白胡椒粉 少許
- 熱水 適量 (必須是熱水!)
- 食用油 適量
- (可選) 豬油渣 1大匙 (傳統古早味秘密武器)
- (可選) 辣椒 1根 (增添風味層次)
做法:
- 五花肉乾煸出水: 五花肉塊不用放油,直接放入冷的炒鍋或燉鍋中(我用鑄鐵鍋)。開中小火慢慢煸炒,把肉塊裡面的油脂逼出來,炒到肉塊表面呈現金黃色。這步驟能去除豬腥味,讓肉更香。把煸出來的豬油倒出來一些(留一點在鍋裡爆香用)。
- 炒糖色 (關鍵上色步驟): 鍋中加入約1大匙的食用油(或用剛剛逼出的豬油),放入冰糖,轉小小火,慢慢加熱。用鍋鏟輕輕推,讓冰糖融化。千萬要有耐心!等到糖融化變成琥珀色的液體,開始冒小泡泡時(小心別燒焦變苦),馬上倒入五花肉塊!
- 快速翻炒上糖色: 轉中火,快速翻炒五花肉塊,讓每一塊肉都均勻地裹上漂亮的焦糖色。這步驟是顏色醬香濃鬱的關鍵!
- 爆香辛香料: 加入拍扁的蒜頭、老薑、蔥白段、八角(還有可選的整根辣椒和豬油渣),繼續用中火爆香,炒出所有食材的香氣。
- 嗆酒去腥: 沿著鍋邊淋入米酒,瞬間香氣四溢!快速翻炒。
- 加入桂竹筍與調味: 倒入處理好的桂竹筍塊,翻炒均勻。加入醬油、醬油膏、白胡椒粉,持續翻炒,讓筍子也吸收醬色和香氣。
- 加熱水燜燒: 倒入滾燙的熱水,水量大約要蓋過所有食材。切記用熱水,肉質才不會緊縮變柴!煮滾後,嚐一下湯汁味道,這時會比較鹹是正常的(因為後面水分會收乾)。
- 文火慢燉: 蓋上鍋蓋,轉成小火(保持湯汁微滾狀態就好),讓它慢慢燉煮。燉煮時間約 45分鐘到1小時。中間記得偶爾開蓋檢查一下,翻動鍋底避免黏鍋,如果水太少可以補點熱水。
- 收汁與確認: 燉煮到五花肉用筷子可以輕鬆戳透,達到你喜歡的軟爛度。桂竹筍也會呈現深褐色,非常入味。開啟鍋蓋,轉中大火稍微收汁,讓湯汁變得濃稠一些,能巴附在食材上。(別收太乾,留點湯汁拌飯超讚!)
- 最後提香: 起鍋前,加入蔥綠段拌一下即可。這道古早味炒桂竹筍燜燒五花肉,香氣濃鬱撲鼻,筍子軟香入味,五花肉肥而不膩,絕對是白飯殺手!

我的私房經驗 & 常見問答 (Q&A)
做了這麼多次炒桂竹筍,也累積了一些心得,順便回答幾個朋友常問我的問題:
Q1:買不到新鮮帶殼桂竹筍怎麼辦?真空包裝的水煮筍可以嗎?
A:當然可以!真空包裝水煮筍是超級方便的替代品,尤其非產季時。選購時注意:
包裝完整無破損、無膨脹。注意有效日期。開封後聞一下,應該只有筍子的清香,不該有酸味或怪味。開封後用流動清水沖洗幾遍,稍微瀝乾就能料理了。因為通常已經帶點鹹味,後續調味醬油要斟酌減少。
包裝完整無破損、無膨脹。注意有效日期。開封後聞一下,應該只有筍子的清香,不該有酸味或怪味。開封後用流動清水沖洗幾遍,稍微瀝乾就能料理了。因為通常已經帶點鹹味,後續調味醬油要斟酌減少。
Q2:為什麼我按步驟煮了,桂竹筍吃起來還是有點苦苦澀澀的?
A:這問題我也遇過!可能原因:
1. 筍子本身太老或「出青」嚴重: 這是天生的,處理時底部一定要多切掉一些,紅褐色斑點要削乾淨!
2. 煮的時間不夠長: 30分鐘是基本,如果筍子比較粗壯或感覺特別老,煮40分鐘更保險。
3. 沒有泡到「完全涼透」: 這個步驟非常關鍵!熱熱撈起來沖冷水效果遠遠不及泡在煮筍水裡自然冷卻。耐心點,泡過夜最好。
4. 換水次數不夠多? 有些老派做法強調要換水煮2-3次。我自己用「冷水下鍋+煮透+泡透」的方式就很夠了。換水煮容易讓筍子鮮味流失,我不太喜歡。
1. 筍子本身太老或「出青」嚴重: 這是天生的,處理時底部一定要多切掉一些,紅褐色斑點要削乾淨!
2. 煮的時間不夠長: 30分鐘是基本,如果筍子比較粗壯或感覺特別老,煮40分鐘更保險。
3. 沒有泡到「完全涼透」: 這個步驟非常關鍵!熱熱撈起來沖冷水效果遠遠不及泡在煮筍水裡自然冷卻。耐心點,泡過夜最好。
4. 換水次數不夠多? 有些老派做法強調要換水煮2-3次。我自己用「冷水下鍋+煮透+泡透」的方式就很夠了。換水煮容易讓筍子鮮味流失,我不太喜歡。
Q3:桂竹筍怎麼儲存最久?只能趁產季狂吃嗎?
A:新鮮帶殼桂竹筍非常不耐放!買回家最好當天處理完畢。處理步驟(去殼、切塊、水煮殺青、泡涼透)完成後,可以:
1. 冷藏: 瀝乾水分,裝入保鮮盒或密封袋,冷藏約可放3-5天。適合短期內吃完。
2. 冷凍(最推薦): 把煮好泡涼透、瀝乾水分的筍塊,分裝成小份量放入冷凍保鮮袋(擠出空氣),冷凍儲存可長達3個月!要煮時不用退冰,直接丟下鍋炒或燉,非常方便。這招讓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美味的炒桂竹筍!
1. 冷藏: 瀝乾水分,裝入保鮮盒或密封袋,冷藏約可放3-5天。適合短期內吃完。
2. 冷凍(最推薦): 把煮好泡涼透、瀝乾水分的筍塊,分裝成小份量放入冷凍保鮮袋(擠出空氣),冷凍儲存可長達3個月!要煮時不用退冰,直接丟下鍋炒或燉,非常方便。這招讓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美味的炒桂竹筍!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