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糕做法:經典油飯、甜米糕與創意變化食譜教學,附疑難解答


還記得小時候放學,巷口那攤冒著白煙的筒仔米糕嗎?那濃郁的麻油香、軟糯的米粒,夾著一塊滷到入味的五花肉,簡直是童年最奢侈的點心!後來阿嬤身體不好,家裡就很少做了。前陣子突然超想吃,跑了好幾家店都不是記憶中的味道,不是米太硬,就是香氣不足。一氣之下,我決定自己動手復刻!翻出阿嬤那本油滋滋的筆記本,再打擾了幾位老師傅,總算試出這個讓我差點掉淚的古早味米糕做法

阿嬤的私房筒仔米糕

食譜核心
這份筒仔米糕做法,精髓在於「炒香」與「蒸透」。米粒必須吸飽香菇、蝦米、肉燥的香氣,再用蒸汽溫柔地逼出所有風味,形成外層微Q、內心軟糯的口感。失敗過幾次,發現蒸的時間和火候是關鍵,差一點口感就差很多!

必備食材
想做出真正道地的筒仔米糕,食材新鮮度不能妥協!尤其那塊三層肉,肥瘦比例要漂亮,蒸出來才會油潤不膩。幹香菇記得選厚實的冬菇,香氣才足。蝦米嘛…絕對不要省,挑大尾一點的,鮮味差很多!糯米品質也很重要,我偏好圓糯米,黏性較高,蒸出來更綿密。

材料名稱 分量 備註說明 (小撇步看這裡!)
圓糯米 2 米杯 務必先浸泡至少 4 小時!(米心泡透才蒸得勻)
帶皮五花肉 300 克 切小丁,肥瘦均勻是美味關鍵
幹香菇 6-8 朵 泡軟切丁,香菇水千萬別倒掉!留著炒米超香
大尾蝦米 1.5 大匙 稍微沖洗泡軟 (約10分鐘) 切碎
紅蔥頭 8-10 瓣 切片或切末 (油炸或豬油炒到金黃是靈魂)
豬油 3 大匙 或改用品質好的麻油
醬油 3 大匙 調整鹹度用,分兩次下:第一次炒料,第二次拌米
白胡椒粉 1 茶匙 古早味精髓(愛吃辣可加一點點辣豆瓣)
五香粉 (可選) 少許 (約1/4茶匙) 提味用,沒有可省略
水或高湯 約 1.8 米杯 務必使用浸泡香菇的水+補足高湯或水
筒仔模具 數個 傳統陶製或耐熱磁杯、布丁杯都行
滷蛋、花生、鹹蛋黃 隨喜 最後裝飾用 (放點花生一起蒸也很香)

詳細做法拆解

  1. 前置作業: 圓糯米洗淨後,加入足量清水浸泡至少 4 小時(最好能泡過夜)。泡好的米瀝乾水分備用。幹香菇、蝦米分別用清水泡軟(香菇水留著!),擠幹後切小丁。五花肉切小丁(約1公分立方)。紅蔥頭切薄片或末。筒仔內層薄薄抹上一層豬油或麻油防沾,也增香。
  2. 爆香關鍵: 鍋中放入豬油(或麻油),用中小火慢慢將紅蔥頭炸(或炒)至金黃酥香,撈起備用(這就是油蔥酥啦!)。同鍋原油(如果油不夠可補一點),轉中火爆香香菇丁和蝦米碎,炒到香氣撲鼻就對了!
  3. 炒肉炒料: 倒入五花肉丁,翻炒至肉色變白、逼出一些油脂。加入一半的醬油(約1.5大匙)、白胡椒粉、五香粉(如果用),翻炒均勻讓肉丁上色入味。這時香氣應該非常誘人了!
  4. 拌炒米粒: 倒入瀝乾的糯米,持續用中火翻炒!務必讓每顆米粒都均勻裹上油脂和香氣,大約炒 5 分鐘。這時加入剩下的醬油(1.5大匙)調色調味,以及最重要的:香菇水 + 高湯或水(總液體量約 1.8 米杯)。翻炒均勻至湯汁滾沸,立刻關火!
  5. 裝填蒸制: 將炒好的米料快速填入抹油的筒仔模具中,大約 裝 7-8 分滿就好(米蒸了會膨脹!)。用飯匙或手稍微壓實質(但不必死命壓)。每個筒仔裡可以塞半顆滷蛋、幾顆花生或半顆鹹蛋黃做裝飾。
  6. 蒸煮定生死: 蒸鍋放足量水大火煮滾。放入裝好料的筒仔,蓋上鍋蓋(最好包一層乾淨棉布防止水滴回滴),用中大火蒸約 45 分鐘到 1 小時。蒸的時間是關鍵!判斷熟透:用筷子插入米糕中心,拉出來沒有沾黏生米粒,且米粒呈現透亮軟糯狀就OK了。時間到,關火燜 10 分鐘再開蓋!這步驟讓米粒更融合。
  7. 完美脫模: 取出筒仔,稍微放涼 2-3 分鐘(太燙會散,太冷會黏)。用小刀或竹籤沿著筒仔內緣劃一圈。拿一個盤子蓋在筒仔口上,快速翻轉倒扣,稍微敲一下,完美的筒仔米糕就脫模啦!撒上之前炸好的油蔥酥,開動!

菲菲真心話: 第一次蒸的時候貪快用大火,結果米心沒透,表面卻爛了… 後來乖乖用中大火耐心蒸足時間,終於成功!蒸籠水要夠,避免燒乾。脫模真的需要一點巧勁,多試幾次就上手。淋點甜辣醬更對味!

臺式經典油飯米糕做法

食譜核心
這款油飯米糕做法,跟筒仔米糕最大不同在於”溼潤度”與”配料豐富度”。油飯的米粒炒得更透,吸收更多湯汁精華,口感偏向粒粒分明又帶點溼潤Q彈。配料也更澎湃,像臺式小炒一樣豐富熱鬧。重點是它通常直接用鍋子炒好、蒸熟,不用分裝筒仔,做起來更豪邁快速!我喜歡一次炒一大鍋,分裝冷凍,想吃隨時蒸熱,超方便。

澎湃食材
臺式油飯的靈魂在於配料夠不夠”搞剛”(臺語:費工)。長糯米是首選,口感更Q彈耐炒。五花肉不可少,但多加魷魚乾增添海味層次。栗子花生提供驚喜的香甜與口感對比。紅蔥頭和蒜苗更是香氣炸彈!豬油還是首選,香氣無可取代。

材料名稱 分量 備註說明 (偷吃步在這!)
長糯米 3 米杯 浸泡 至少 3 小時,瀝乾
帶皮五花肉 200 克 切條或小塊
幹魷魚 1 只 (中小型) 泡軟後去除外膜和軟骨,切細條或小塊
幹香菇 8-10 朵 泡軟切絲,香菇水留用
蝦米 2 大匙 泡軟切碎
紅蔥頭 10 瓣 切片
蒜苗 (或青蒜) 2 支 切斜段,分蒜白、蒜綠
生花生 1/2 米杯 洗淨即可 (或使用蒸熟的花生更省時)
熟栗子 10-12 顆 市售真空包裝的就很方便
豬油 3-4 大匙
醬油 4-5 大匙 分次調整
米酒 2 大匙 去腥提香
白胡椒粉 1.5 茶匙
五香粉 1/2 茶匙
1 茶匙 平衡鹹味
香菇水+高湯或水 約 2.2 – 2.5 米杯 視糯米吸水情況微調

豪邁做法步驟

  1. 準備工作: 長糯米洗淨泡水 3 小時以上,瀝乾備用。魷魚、香菇、蝦米泡軟處理好(魷魚去膜去骨切小塊/條,香菇切絲,蝦米切碎),香菇水留用。五花肉切條或小塊。紅蔥頭切片,蒜苗白和蒜苗綠分開切斜段。花生洗淨瀝乾(如果用生花生)。
  2. 炸紅蔥酥 & 處理花生: 鍋中下 2 大匙豬油,小火將紅蔥頭片炸至金黃酥脆,撈起瀝油備用(油蔥酥)。同鍋原油(如果油少可補豬油),放入生花生,用小火慢炸至花生稍微變色、飄出香味(約10分鐘),撈起瀝油備用。(省時法:直接用蒸熟或烤熟的花生!)
  3. 爆炒海陸雙鮮: 鍋中維持適量豬油(不夠就加),轉中火爆香香菇絲、蝦米碎、魷魚條,炒到香氣四溢後推至鍋邊。放入五花肉條,煸炒至肉色變白、油脂釋出。
  4. 嗆香調味: 加入蒜苗白段一起炒香。淋入米酒熗鍋。再加入醬油(先下3大匙)、白胡椒粉、五香粉、糖,翻炒均勻讓所有配料上色入味。
  5. 糯米登場: 倒入瀝乾的長糯米,轉中大火用力翻炒!一定要炒到米粒都均勻裹上油脂醬色,大約需要翻炒個 7-10 分鐘,米粒會變得有點透亮。
  6. 關鍵加水蒸煮: 加入香菇水 + 高湯或水(總液體量約 2.2 – 2.5 米杯,液體量很重要!寧可稍多,後面可收汁)。翻炒均勻至湯汁滾沸。試一下味道,用剩餘的醬油調整鹹淡。
  7. 鋪料燜蒸: 將炒鍋中所有材料鋪平。均勻鋪上炸過的花生、熟栗子、蒜苗綠段。蓋上鍋蓋,轉小火燜煮約 25-35 分鐘。這期間千萬不要開蓋偷看!讓蒸汽迴圈。
  8. 拌勻起鍋: 時間到,開啟鍋蓋(小心蒸汽!),用飯匙從底部輕輕翻鬆拌勻所有材料,特別是底部的米飯要確認都熟透(米粒透明軟Q)。如果覺得有點溼,可以再開小火拌炒收一下汁。最後撒上大量的油蔥酥拌勻,即可盛盤!

菲菲心得: 做油飯最怕米心沒透或整鍋燒焦!水量要抓準,長糯米比圓糯米需要略多一點水。小火燜蒸時絕對不能手癢開蓋,否則蒸汽跑掉米就不熟了。配料超隨意,加點豆乾丁或雞肉絲也很棒。拌入油蔥酥那瞬間,香到鄰居都來敲門!

古早味甜米糕做法:年節必備

食譜核心
這個甜米糕做法,是過年拜拜時阿嬤一定會做的甜點。跟鹹米糕完全不同世界!它追求的是極致的軟糯綿密香甜不膩,米粒幾乎化在口中,帶著濃郁的龍眼乾和桂圓香氣。關鍵在於”蒸”的功夫,時間要非常足,讓砂糖和米粒完全融合。我個人覺得,冷藏後冰冰涼涼的吃,風味更濃郁紮實!每次做這個,廚房都會瀰漫著一股溫暖幸福的甜香。

甜蜜食材
甜米糕的主角是圓糯米和上等紅糖/黑糖(二砂也可,但風味不同)。龍眼乾(桂圓肉)是靈魂,香氣來源!豬油或植物油提供潤澤度,讓米糕不乾硬。傳統會加冬瓜糖條和紅綠絲增加口感與喜氣(雖然我不太愛紅綠絲的口感…)。米酒一點點,增添風味層次。

材料名稱 分量 備註說明 (甜度自由調整!)
圓糯米 1.5 米杯 洗淨浸泡 至少 6 小時或隔夜,瀝乾 非常乾
紅糖/黑糖 1 米杯 (滿杯) 喜歡深色香氣用黑糖,喜傳統用紅糖
豬油或植物油 1/4 米杯 豬油更香,植物油較清爽
龍眼乾(桂圓肉) 1 米杯 稍微沖洗,瀝乾,大顆的可剪半
米酒 1 大匙
1 米杯
冬瓜糖磚/條 50 克 切小丁 (傳統配料,可省略)
紅綠絲 少許 裝飾用 (傳統配料,可省略)
耐熱模具 (圓型或長方型) 1 個 內層務必抹油防沾!

成功率最高的甜米糕做法步驟

  1. 糯米準備: 圓糯米洗淨,浸泡足量清水至少6小時以上(過夜更好)。泡好的糯米瀝乾水分,務必瀝到非常乾!可以用廚房紙巾輕輕壓乾。
  2. 龍眼乾處理: 龍眼乾稍微用水衝一下,瀝乾水分。喜歡酒香的,可以用部分米酒先醃一下龍眼乾
  3. 煮糖漿: 取一個鍋子,放入紅糖/黑糖和水,用中小火加熱,輕輕攪拌至糖完全溶解即可,不需煮滾太久。關火,加入豬油或植物油、米酒,攪拌均勻成糖油水。稍微放涼(溫熱即可)。
  4. 混合米料:瀝得非常乾的糯米倒入一個大盆中。將溫熱的糖油水倒入糯米中。用飯匙或手(戴手套)充分攪拌均勻,確保每顆米粒都吸收到糖漿,變成均勻的深褐色。
  5. 拌入龍眼乾: 將瀝乾的龍眼乾(和冬瓜糖丁,如果用)加入糯米中,再次輕輕拌勻。
  6. 裝模: 在耐熱模具(碗、蛋糕模、鋁箔盒皆可)內層均勻且厚厚地塗抹一層豬油(防沾脫模關鍵!)。將混合好的糯米料倒入模具中,用飯匙或沾水的手背輕輕壓平表面(不要太用力)。
  7. 蒸煮定江山: 蒸鍋放入大量水大火煮滾。模具蓋上耐熱保鮮膜或蓋一個盤子(防止水蒸氣滴入)。放入蒸鍋,蓋緊鍋蓋,轉中火蒸約 1.5 小時。時間到,關火!千萬別開蓋!讓它繼續燜在鍋裡至少 1 小時(甚至更久,燜愈久愈Q潤)。
  8. 脫模享用: 小心取出模具(很燙!),放涼至溫熱或完全冷卻。用小刀沿著模具內緣劃一圈。拿一個大盤子蓋在模具上,快速翻轉倒扣,輕敲模具底部,甜米糕就會完美脫模了!切片後可撒上紅綠絲裝飾(傳統吃法),但我覺得單吃就很棒,特別是冰過之後!

菲菲經驗談: 甜米糕要成功,糯米瀝乾蒸燜時間是兩大命脈!米沒瀝乾蒸出來會溼爛。蒸的時間不足或燜不夠,米心會硬,糖沒融合吃起來會有顆粒感。我第一次做就是敗在這兩點… 成品像甜米磚!模具抹油要夠,脫模才漂亮。黑糖版本香氣更濃郁深沉,大推!

創意變化:芋香排骨米糕

食譜核心
想吃米糕又想來點新意?試試這款芋香排骨米糕做法!結合了油飯的香氣和筒仔米糕的造型,主角換成炸得酥香的芋頭丁醃漬入味的排骨。排骨蒸到軟嫩脫骨,精華滲透到米粒中,芋頭則提供粉糯香甜與口感對比,層次超豐富。這個創意版意外成為我家聚餐的人氣王!

創新食材
排骨要選肉多的肋排或小排,醃過再蒸才入味軟嫩。芋頭選大甲芋或檳榔心芋,松香綿密。米飯部分融合圓糯米和長糯米口感更平衡。基本爆香料(香菇、蝦米、紅蔥頭)不可少,醬油膏和豆瓣醬增加風味厚度。

材料名稱 分量 備註說明 (美味重點提示)
圓糯米 1 米杯 浸泡 4 小時+,瀝乾
長糯米 1 米杯 浸泡 3 小時+,瀝乾
排骨 400 克 切小塊 (約3公分)
大甲芋頭 300 克 去皮切大丁 (約1.5-2公分)
幹香菇 5-6 朵 泡軟切丁
蝦米 1 大匙 泡軟切碎
紅蔥頭 5 瓣 切末
蒜末 2 瓣
豬油或植物油 適量 炸芋頭、炒料用
醬油 1.5 大匙
米酒 1 大匙
白胡椒粉 1/2 茶匙
五香粉 少許
1 茶匙
香油 1 茶匙
蒜末 1 茶匙
玉米粉或樹薯粉 1 茶匙 抓醃用
醬油 / 醬油膏 2-3 大匙
米酒 1 大匙
白胡椒粉 1 茶匙
1 茶匙
豆瓣醬 (可選) 1 茶匙 增加層次
高湯或水 約 1.8 米杯
耐熱碗或筒仔模具 數個

步驟圖解 (文字版)

  1. 備料處理:
     • 排骨洗淨擦乾,加入所有抓勻,至少醃漬 30 分鐘 (冷藏過夜更佳)。
     • 圓糯米、長糯米分別洗淨泡水後瀝乾備用 (分開泡,時間依前述)。
     • 芋頭切大丁。香菇泡軟切丁,蝦米泡軟切碎。紅蔥頭、蒜切末。
  2. 炸芋頭: 鍋中放適量油燒熱 (約160度),將芋頭丁炸至表面金黃微酥、邊緣定型即可撈起瀝油備用。炸過的芋頭蒸後不易散爛,更香!
  3. 炒香爆料: 鍋中放 2 大匙豬油 (或油),小火爆香紅蔥頭末、蒜末至金黃。加入香菇丁、蝦米碎炒出香味。
  4. 拌炒雙米: 轉中火,倒入瀝乾的圓糯米和長糯米,持續翻炒 5-7 分鐘,讓米粒都吃油變透亮。
  5. 調味加湯: 加入所有 (醬油、米酒、胡椒粉、糖、豆瓣醬(如果用)),翻炒均勻。倒入高湯或水 (約1.8米杯),煮滾後立即關火。
  6. 組合裝填:
     • 在筒仔或碗模內層塗抹一層豬油
     • 先放入1-2塊醃好的排骨墊底。
     • 鋪上一層炸好的芋頭丁
     • 填入炒好的米料至約 7 分滿。
     • 最上面再放1-2塊排骨幾塊芋頭丁裝飾。稍微壓實質表面。
  7. 蒸到軟糯: 蒸鍋水滾後,放入裝好的米糕。蓋上鍋蓋 (防滴水),用中大火蒸 1 小時。關火後燜 15 分鐘再開蓋。
  8. 倒扣上桌: 稍微放涼 3-5 分鐘後,用小刀劃圈,倒扣在盤上。熱騰騰的芋頭香氣混合著軟嫩的排骨,開動!

菲菲小筆記: 混合兩種米口感超好!排骨一定要醃,直接蒸會柴。芋頭務必先炸過定型,直接蒸容易化掉不見蹤影。蒸的時間要夠,排骨才會軟爛離骨。這款大人小孩都愛,帶便當也超適合。

Q&A 米糕疑難雜症一次解

  1. Q:為什麼我蒸出來的米糕總是太硬或太溼軟?水量怎麼抓最準?
    A:這是米糕做法的頭號困擾!關鍵在 “米種”、”浸泡時間”、”蒸的火候與時間”
    圓糯米 吸水性較好、口感軟糯,通常 米:水/液體 ≈ 1 : 0.9 – 1(例如1杯米泡好瀝乾,加0.9-1杯液體)。
    長糯米 較Q彈,液體比例略高,約 1 : 1 – 1.1
    浸泡足夠 是米心透的基礎(圓糯米至少4hr,長糯米至少3hr)。
    蒸的時間要足:筒仔/甜米糕需中大火蒸45-60分鐘+燜;油飯/芋頭排骨米糕需小火燜蒸25-35分鐘或中大火蒸1小時+燜。
    終極檢查法:時間快到時,用筷子插入米糕中心,抽出來 沒有沾黏生米粒,且米粒 呈現透亮軟糯狀 就OK了!太硬通常是蒸不夠或水太少;太溼爛可能是水過多、米沒瀝乾或蒸過頭(甜米糕除外)。

  2. Q:自己做米糕,成本好像比外面買還貴?有沒有省錢小秘訣?
    A:哈!一開始我也這樣覺得。但自己做的料多實在又衛生,算下來其實很划算!幾個省錢撇步:
    豬油自己炸:買豬板油自己炸豬油,香又便宜,油渣還能炒菜。
    乾貨趁特價囤:香菇、蝦米、魷魚乾等乾貨,趁中藥行或南北貨行特價時多買些存放。
    選購當季食材:像芋頭產季時價格差很多。
    活用高湯:煮雞湯、排骨湯時,刻意多留一些清湯凍起來,代替水炒米,鮮味倍增不浪費。
    一次多做點:油飯、筒仔米糕、芋頭排骨米糕做好後,完全冷卻分裝冷凍,可儲存一個月。要吃時直接拿出來蒸透,跟現做一樣好吃!平均下來每餐成本就低了。

  3. Q:甜米糕蒸了很久,中間還是感覺有白白的糖粒沒化開,怎麼辦?
    A:這是經典問題!主要原因有:
    糯米沒瀝夠乾:泡好的米一定要瀝到 非常乾!糖漿才能均勻附著溶解。溼米粒會把糖粒”包住”導致化不開。
    糖漿太濃或溫度不對:糖加水溶解後,要 稍微放涼到溫熱(不能滾燙也不能全冷)再倒入瀝乾的米中。滾燙糖漿會讓糯米表面瞬間糊化形成保護膜,裡面糖就不易融。糖漿太濃也容易結晶。
    攪拌不均勻:加入糖漿後,要 非常徹底地攪拌,確保每顆米粒都裹上糖漿,直到米粒都變成均勻的深色(約需耐心拌5-10分鐘)。
    蒸燜時間不足:甜米糕需要 長時間的蒸和燜(1.5小時蒸 + 1小時燜是基本),讓糖分有足夠時間完全滲透融化到米心。時間不夠,中心就容易有糖粒。
    補救法:如果蒸完發現還有糖粒,別急著脫模!蓋回蓋子,重新加熱蒸鍋水,再蒸個30分鐘,然後燜更久(2小時以上),通常能改善很多。下次記得把米瀝更乾、糖漿溫熱、拌勻這三點做好!